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

点击数:635 | 发布时间:2024-12-03 | 来源:www.fklsfc.com

    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,学化学可以帮助人类在能源、材料、生命现象、生态环境等多范围中研究革新,开辟新的道路。

    1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一


    物质的分类

    1、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。

    2、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、胶体和浊液三种,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—100nm之间,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,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。

    3、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,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。

   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,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,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。

    4、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,不可以通过半透膜,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,这种办法叫做渗析。

    5、在25ml沸水中滴加5—6滴FeCl3饱和溶液,煮沸至红褐色,即制得Fe3胶体溶液。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,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,从而该极颜色变深,另一极颜色变浅,这种现象叫做电泳。

    2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二


    1.阿伏加德罗常数NA

   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,单位是mol1,而不是纯数。

    不可以误觉得NA就是6.02×1023。

    比如:1molO2中约含有个6.02×10氧分子

    242molC中约含有1.204×10个碳原子

   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.02×10硫酸分子

    23+23-1.5molNaOH中约含有9.03×10个Na和9.03×10个OH;

   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×6.02×10。

   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:物质的量、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存在哪种关系式?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率关系。假如用n表示物质的量,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,N表示微粒数,三者之间的关系是:N=n·NA,由此可以推知n=N/NANA=N/n

    2.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

    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,应沿玻璃棒注入,以防液体溅至瓶外。

    不可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,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。

    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,读数时要使视线、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。

    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越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,均应重新配制。

    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,不可以再加蒸馏水。

    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,不可以放在纸上称量,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。若稀释浓H2SO4,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,并用玻璃棒搅拌。

    3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三


    1、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原因:

    ①电子层数:电子层数越多,原子半径越大

    ②核电荷数:核电荷数增多,吸引力增大,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

    ③核外电子数:电子数增多,增加了相互排斥,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

    2、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: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

    负化合价数=8最外层电子数

    3、同主族、同周期元素的结构、性质递变规律:

    同主族:从上到下,随电子层数的递增,原子半径增大,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,失电子能力增强,还原性渐渐增强,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。

    同周期:左右,核电荷数渐渐增多,最外层电子数渐渐增多原子半径渐渐减小,得电子能力渐渐增强,失电子能力渐渐减弱

    氧化性渐渐增强,还原性渐渐减弱,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渐渐增强

   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渐渐增强,碱性渐渐减弱

    4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四


    1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,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有化合价的升降。

    2、失去电子→化合价升高→被氧化→是还原剂;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。还原剂具备还原性。

    得到电子→化合价减少→被还原→是氧化剂;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,氧化剂具备氧化性。

    3、容易见到氧化剂有:Cl2、O2、浓H2SO4、HNO3、KMnO4、H2O2、ClO-、FeCl3等,

    容易见到还原剂有:Al、Zn、Fe;C、H2、CO、SO2、H2S;SO32-、S2-、I-、Fe2+等

    4、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

    ①知反应方向就了解“一组强弱”

   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

    ③浓度、温度、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。

    5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五


    1、物理性质:

    无色、无味的气体,极难溶于水,密度小于空气,俗名:沼气、坑气

    2、分子结构:

    CH4:以碳原子为中心,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

    3、化学性质:

    ①氧化反应:

   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,所以不可以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

    ②取代反应:

    4、同系物:

    结构相似,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

    5、同分异构体:

    化合物具备相同的分子式,但具备不同结构式

   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:碳原子数不同时,碳原子数越多,溶沸点越高;碳原子数相同时,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

    同分异构体书写: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

    6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六


    Na2CO3和NaHCO3

    ①、与酸的反应

    Na2CO3+2HCl=2NaCl+H2O+CO2↑

    NaHCO3+HCl=NaCl+H2O+CO2↑

    ②、与碱的反应

    Na2CO3+Ca2=CaCO3↓+2NaOH

    2NaHCO3+Ca2=CaCO3↓+Na2CO3+2H2O

    NaHCO3+NaOH=Na2CO3+H2O

    ③、与盐的反应

    Na2CO3+CaCl2=2NaCl+CaCO3↓

    Na2CO3+BaCl2=2NaCl+BaCO3↓

    ④、相互转化

    2NaHCO3△Na2CO3+H2O+CO2↑

    Na2CO3+H2O+CO2=2NaHCO3

    7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七


    1、物质的量

    1.概念: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,也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。

    2.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。

    3.物质的量的符号为“n”。

    2、摩尔

    1.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:克/摩符号:g/mol

    数值:等于物质的原子量、分子量、原子团的式量。

    2.符号是mol。

    3.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,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类型。

    比如:1molH表示mol氢原子,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,1molH表示1mol氢离子,

    但假如说“1mol氢”就违反了用标准,由于氢是元素名字,不是微粒名字,更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。

    4.计算公式:

    n=N/NAn=m/M

    8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八


    化学反应的限度——化学平衡

    (1)在肯定条件下,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,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,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“平衡状况”,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,即化学平衡状况。

    化学平衡的移动遭到温度、反应物浓度、压强等原因的影响。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,对化学平衡无影响。

   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、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。一般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。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。

   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,正方应进行的同时,逆反应也在进行。可逆反应不可以进行到底,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,任何物质(反应物和生成物)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。

    (2)化学平衡状况的特点:逆、动、等、定、变。

    ①逆: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。

    ②动:动态平衡,达到平衡状况时,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。

    ③等:达到平衡状况时,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,但不等于0。即v正=v逆≠0。

    ④定:达到平衡状况时,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,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维持肯定。

    ⑤变:当条件变化时,原平衡被破坏,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打造新的平衡。

    (3)判断化学平衡状况的标志:

    ①VA(正方向)=VA(逆方向)或nA(消耗)=nA(生成)(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)

    ②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

    ③借用颜色不变判断(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)

   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变(首要条件: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,即如对于反应)

    9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九


    二氧化硅(SiO2)

   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,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。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,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,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。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,基本单元是[SiO4],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。(玛瑙饰物,石英坩埚,光导纤维)

    物理:熔点高、硬度大、不溶于水、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

    化学:化学稳定性好、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,可以与强碱(NaOH)反应,是酸性氧化物,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

    SiO2+4HF==SiF4↑+2H2O

    SiO2+CaO===CaSiO3

    SiO2+2NaOH==Na2SiO3+H2O

    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,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。

    10.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要点 篇十


  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

    1.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,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,其主要规律是:

    核外电子一直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,然后由里向外,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。

    2.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。

    3.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低于8个。

    4.次外层电子数目不可以超越18个,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可以超越32个。

    注意: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,又互相制约,不可以孤立片面的理解。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,最多为8个,而不是18个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(https://www.xftgo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事人才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